【讀書筆記:梭羅提醒我,不要急】
疫情期間讀 Eric Weiner 的書,叫做《#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》,謝謝悅知出版社。
Eric Weiner 是《紐約時報》記者,私下熱衷研究哲學家們的思想,他在作品中運用蘇格拉底、伊比鳩魯、盧梭、梭羅到孔子等數十位思想家的觀點,把他們的論述逐一投射到日常生活中尋求啟發。
《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》這本書來的很是時候,這陣子陸續有出版社來洽談,雖曉得自己一直想寫哲學和文學散文,卻說不上該從哪裡起頭,目前我對文字仍在「探索」階段,什麼都可以寫,抓主題便顯得有些困難。
幸好 Eric Weiner 這本書給我靈感,我想寫的大概就是他這種類型吧?藉由哲學家們的生命故事與智慧結晶,從而自省對「關係」和「生命」的看法,或者進行某種反駁。
兩年來一路練筆,主題都是哲思結合人物, Eric Weiner 的書完全是我守備範圍內,差只差在我讀的必須要再更深入才行,或是挑一個我特別鍾愛的哲學家進行研究。
—
昨天閱讀「梭羅」的章節,梭羅是一個不喜歡為某個人事物「太快下定義」的人,最奇葩的是他某天在路中撇見一朵玫瑰,立刻停下來仔細端詳,還和玫瑰說話。
恩,聽起來超像瘋子,但當初會讓我從憂鬱中獲得樂觀向上的動力,不就是這麼一群有生命力的瘋子帶給我的嗎?
梭羅說:「我們必須留意很長一段時間後,我們才會真正看見。」他認為當我們對一個事物太快下定義時,就很容易忽略它的「獨特性」。
我完全理解梭羅在說什麼。
—
有陣子,我都會帶著土豆(我家的狗)去隔壁西本願寺散步,常常停下來看牠提腿撒尿的花叢,駐足觀看許久,便發現就算是一大片野薑花,顏色和花瓣數相同,但細看「每一朵」野薑花,你會驚覺他們都長的不一樣。
無論從土壤中蠻力生長,又或是被風親吻留下痕跡,每一朵花都有破損,而且分別破損在不同的地方,你必須得靠近看、用心看,才能見到他們的獨一無二。
人類是,套到關係亦然,如果輕易因某人的一句話而下定義,那你會錯失掉很多更認識對方的機會。
任何關係和機會都不需要急,這個人今天回不回你簡訊,或是和你說的哪一句話,你都無法從一時半刻得到答案。
當然,有些拒絕很明確、沒有對你展開追求的人,就請你別繼續傻下去了,放大你的觀察、聆聽你的直覺,他們都是對的。
我建議可以用文字梳理想法,你會越來越清楚答案,沒有結構的寫作常常被我視為一種找出直覺的冥想。
—
回到梭羅的概念,任何事物都必須在「假說」和「結論」中間徘徊,在「看著」與「看見」之間逗留,放慢腳步,交給時間,方有機會見到多重角度,最後做出合適你的選擇。
不用害怕因放慢腳步而錯過,在於「錯過」有時也是一個答案,證明這段緣份或機會現階段不在命運安排之內。
以及,真正適合你的美好人事物,多半需要時間去觀察和感受,一如《紅樓夢》我最愛的那 8 個字,人生就是「美中不足」與「好事多磨」。
好事多磨的前提,磨的是我們看待事物的視角是否夠廣,以及認識自己是否夠深。之後,你自會用更成熟與宏觀的智慧去辨識「上門機會」的好與壞,也通常能做出試錯率較低的選擇。
謝謝梭羅給我的提醒。